一、审批流程优化
- 黑龙江:对临床价值显著的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实施特别审查,探索附条件批准机制;制定核查减免指南,压减现场检查项目,仅核查研发、生产及检验真实性。创新医疗器械检验开通绿色通道,即送即检,时限压缩至最短。
- 辽宁:合并五类医疗器械现场检查,减少涉企重复检查;将医用机器人、脑机接口设备等纳入优先注册范围,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 200 个工作日压缩至 60 个工作日。
二、创新研发支持
- 黑龙江:建立 “一品种一专员” 机制,在临床试验、生产许可等环节提前介入;开展医药行业科技创新项目评选,整合省内检测资源,升级创新器械检测设备。
- 辽宁:设立省市共建创新服务站,提供政策咨询与申报指导;争取国家级创新服务站落地,对重大项目实行专人专班跨前服务。
三、出口与产业升级
- 出口便利:两省均实现医疗器械出口销售证明 “即到即办”,黑龙江将证明范围拓展至所有合规企业产品。
- 数智转型:黑龙江指导血液制品企业推进智能车间改造,建立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;辽宁推动政务服务全环节线上办理,推行证照电子化。
四、全生命周期监管
- 黑龙江定期评估已上市创新产品风险,细化不良事件类型,探索主动监测模式。
- 两省均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,针对人工智能、医用机器人等领域开展专项培训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