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6日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公告(2025年第80号),宣布废止包括YY/T 1000.1—2005《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制定 第1部分:阶段划分、代码和程序》在内的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,旨在进一步优化医疗器械标准体系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此次废止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,相关标准即日起退出执行。
废止背景:标准体系动态调整,适应行业发展需求
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国际标准接轨的深入,我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需持续优化以适应新形势。此次废止的5项标准中,YY/T 1000.1—2005作为核心标准之一,曾规范了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定的阶段划分、代码编制及程序流程,为行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框架。然而,随着医疗器械监管政策的完善、技术创新加速以及国际标准融合,部分旧标准已难以满足当前行业对高效性、灵活性和国际兼容性的要求。
国家药监局表示,废止相关标准是深化标准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,旨在消除冗余规范、简化管理流程,为新兴技术领域(如人工智能医疗器械、高端植入设备等)的标准制定腾出空间,同时引导企业聚焦国际前沿规则,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。
废止标准清单:核心标准退出,配套文件同步调整
除YY/T 1000.1—2005外,此次废止的其余4项标准涉及医疗器械研发、生产及监管的关键环节,包括但不限于:
- 术语定义与分类标准:部分旧标准对医疗器械分类的界定已与现行法规存在差异,废止后将统一采用最新分类规则。
- 试验方法与评价标准:随着新材料、新工艺的应用,部分试验方法标准已无法覆盖新型产品的性能评价需求,需由更具针对性的专项标准替代。
- 管理程序规范:如标准制定流程中的阶段性文件编码规则,因数字化管理系统普及而失去实际意义,废止后可简化文档管理流程。
国家药监局同步发布《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废止信息表》,明确废止标准的适用范围、替代方案及过渡期安排,确保企业及监管部门平稳衔接。
行业影响:短期调整与长期利好并存
- 企业端:短期内,企业需对照新规梳理内部标准体系,更新研发、生产及质量控制流程,确保合规性。长期来看,标准精简将降低合规成本,激发创新活力,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参与高端医疗器械竞争提供便利。
- 监管端:废止冗余标准有助于监管部门聚焦核心风险点,提升审评审批效率。例如,简化标准制定程序后,新型医疗器械的上市周期可能缩短,加速创新成果转化。
- 国际接轨:此次调整与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及欧盟、美国等主要市场的标准体系改革趋势一致,有助于消除贸易技术壁垒,推动中国医疗器械“走出去”。
后续动作:新标准体系加速构建
国家药监局透露,废止旧标准的同时,正加快制定一批适应新技术、新业态的标准,如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安全标准、可降解植入物临床评价标准等。此外,将推动建立“动态标准库”,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更新标准信息,提升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透明度和可及性。
此次标准废止是医疗器械行业规范化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随着新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,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有望在创新驱动下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与合作。